这22种常见的心理咨询方法,你使用的是哪一种?
19世纪末,心理咨询在美国开始出现,至今已有大约一百余年的历史
百余年来各国心理咨询师在各自的心理咨询实务中,总结并提出了很多实用且有效的心理咨询方法。
在此总结了22种常见心理咨询方法,建议收藏。
#01 催眠疗法
催眠疗法(Hypnotherapy)是指用催眠的方法使求治者的意识范围变得极度狭窄借助暗示性语言,直接与潜意识沟通,找到问题根源,以消除病理心理和躯体障碍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通过催眠方法,将人诱导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将医生的言语或动作整合入患者的思维和情感,从而产生治疗效果。催眠可以很好的推动人潜在的能力,现在一些心理治疗的方法是使用催眠来治疗人的一些心理疾病,如强迫症、焦虑抑郁症、戒除网瘾毒瘾、情绪问题、失眠困扰等。
#02 家庭疗法
家庭疗法(Family Therapy)又称家庭治疗,是以家庭以对象而施行的心理治疗方法。协调家庭各成员间的人际关系,通过交流,扮演角色,建立联盟,达到认同等方式运用家庭各成员之间的个性、行为模式相互影响互为连锁的效应,改进家庭心理功能,促进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夫妻治疗(也叫婚姻治疗)是家庭治疗的一种特殊模式。
#03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以下简称CBT)通过修正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
它是一种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的治疗手段,证据最充分可以证明有效的心理疗法,也是目前全世界应用最广泛的心理疗法。
它可以很快地针对来访者目前最痛苦的点,进行帮助。
而且,咨询过程中的方法是可被习得的,在来访者结束访谈后,依然可以用这些方法帮助自己。
这也是认知行为治疗的一个核心:“让来访者成为自己的咨询师”。
它不仅在抑郁、焦虑、人格、进食、睡眠、物质依赖等障碍上面疗效显著,同时在缓解压力,改善人际关系,工作决策、发展自我和提升幸福感上也颇有功效。
#04 神经语言程序学
神经语言程序学(NLP)是一门关于“人”的学问,是研究人的思维、语言、行为模式的学问, 是研究大脑如何工作的,故亦称NLP为“大脑使用手册”
专注于修正和重新设计思维模式,帮助一个人快速地提升能力,建立起良好、健康的心理,并提供实际可行而且有效的方法。
NLP就是从破解成功人士的语言及思维模式入手
独创性地将他们的思维模式进行解码后,发现了人类思想、情绪和行为背后的规律,并将其归结为一套可复制可模仿的程式。
NLP研究的是“成功的过程和方法”(又称“模仿卓越”)。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NLP从语言入手,革命性地将意识与潜意识的研究带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更难能可贵的是,它不是一套学者们用来清谈的理论,而是可推及到现实生活各个层面的方法论。
#05 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作为主要流派之一,在20世纪的思想文化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烙印。
精神分析理论,即心理动力学理论是人类了解自身的高级智慧,也是一切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体系的基础。
它深刻地揭示了一个人的人格的成长过程,拓展了人类自主精神的领域,加深了人类对自身的理解。
精神分析理论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用于探索自己浩淼内心世界的最好的工具。
某种程度上说,精神分析理论是一切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体系的核心与基础。
是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和其他一切从事心理学相关专业工作的人员的必修科目。
了解精神分析,打好基础,练好功底,做咨询才能事半功倍,更准确地了解个案背后的所以然,更好地学习了解其他派别。
#6 以人为中心疗法
以人为中心疗法(person-centered therapy)是由罗杰斯于上世纪50年代创立的,被视为心理治疗理论中的“第三股势力”。
以人为中心疗法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哲学的基础之上的。罗杰斯的基本假定是:人性本善,人们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且人都具有自我实现和自我成长的能力,有很大的潜能理解自己并且解决自己的问题呢,而无需咨询师直接干预;如果处在一种特别的咨询关系之中,人能够通过自我引导而成长。
从一开始,罗杰斯就把咨询师的态度和个性以及咨询关系的质量作为咨询结果的首要决定因素,坚持把咨询师的理论和技能作为次要因素。他相信来访者有自我治愈的能力,这与很多理论认为咨询师的理论与技能是咨询最有力的因素有所不同。
#07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是一种真正温暖的、英雄主义的哲学。”因为存在主义关注的就是个人的体验和个人的生存处境;
存在主义认为,心理问题的根源是四个存在命题:死亡、自由、孤独、和无意义。
人皆无法避免这四个存在命题引发的焦虑,对这些焦虑的防御,就导致了各种心理问题甚至精神疾病的产生。
#08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所以不可能用同一种理论模型与所有的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后现代并不特别关心问题是怎么发生的,不特别对原因进行探讨追溯,使治疗进入到冗长的过程。
而是关心如何去解决问题,尤其是解决目前的问题,注重用更简明的导向来解决。
咨询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和来访者共同寻找答案,并由来访者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于这是来访者本身已有的资源,所以便容易对来访者产生效果。
#09 聚焦疗法技术
聚焦疗法的开创者简德林认为人类的发展是身心一体的,强调人类身体的体验过程,特别是身体的自然体验过程。
身体是有智慧的,当我们有意识去接触身体,身体自然的体验就会和意识结合在一起,会对生活、情绪带来身体上的领悟
它鼓励一个人去描述出自己被压抑的感觉,一旦把这个感觉描述出来,这个人的体验就流动了起来
一切都有希望,只需要聚焦、不断再聚焦在自我感受上,我们会在自己的体验中找到疗愈的途径,发掘本身就有的内在感知
#10 箱庭疗法箱庭疗法(sandplay therapy)
是分析心理学理论同游戏以及其他心理咨询理论结合起来的一种心理临床疗法通过创造的意象和场景(把沙子、水和沙具运用在富有创意的意象中)来表达自己,直观显示内心世界,从而可以绕开咨询中的阻抗。基本上各种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均可作为此方法的治疗范畴。作为国外一种成熟的心理治疗技术,箱庭疗法在我国已广泛得到应用尤其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11 绘画疗法
绘画疗法(Painting Therapy)是心理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让绘画者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言语工具,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良好效果。
作为一种“玄妙”的语言,咨询师可以通过绘画解读其心灵密码,透析深度困扰人们的“症结”。作为心理诊疗的一个有效工具,真可谓“此处无声胜有声,述说不清能看清”——用绘画的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其功效是巨大独特的。
#12 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music therapy)是通过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途径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因为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是一种物理能量而适度的物理能量会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和谐共振现象,能使颅腔、胸腔或某一个组织产生共振。这种声波引起的共振现象,会直接影响人的脑电波、心率、呼吸节奏等。
#13 格式塔疗法
格式塔疗法(gestalt therapy)强调人是有组织的整体,把心理或行为看作情感、思想、行动的整合过程的心理治疗方法,又称完形疗法。
格式塔疗法把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归为:①以假定的“必须如此”的思想对待生活②以固执、僵化的思维代替行动③拒绝现实的实际,回味过去,憧憬未来④怨天尤人,认为自己和别人不应如此,而不承认自己和别人的现实情况⑤对自己的决策缺乏责任感
#14 认识领悟疗法
认识领悟疗法是通过解释使求治者改变认识,得到领悟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失,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由中国心理治疗专家钟友彬先生首创,是依据心理动力学疗法的原理与中国实情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相结合而设计的心理动力学疗法源于心理分析,故认知领悟疗法又称为中国式心理分析,或称“钟氏领悟治疗法”。
#15 叙事疗法
叙事疗法(Narrative Therapy)与当代哲学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分不开的。现代观点和后现代观点的最大区别在于两者对“客观实在”(reality)的看法不同。现代主义哲学持有者认为客观的事实就是真理,能够加以观察及进行系统化的探讨和认识,不会因为观察的人或是观察的方法不同而有所不同。而后现代主义支持者则相信客观实在是主观的也就是说事实或者真相会随着使用的观察方法或者观察者的不同而改变,事实和真相取决于语言的使用,并且大部分受到人们所处的背景环境影响。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侵入临床心理学,则诞生了叙事心理学。
#016 阳性强化法
阳性强化法(Positive Reinforcement)又称正强化法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对人的行为形成与矫治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行为矫正中最基本的方法。阳性强化法属于行为治疗法,当被治疗者从事某一良好行为时,即刻给予他所喜欢的强化物,以此来提高行为发生率的一种矫正方法。简单来说,阳性强化法即对正确的行为进行及时奖励,对坏的行为予以漠视和淡化,促进正确的行为更多地出现。
#17 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又称交互抑制法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焦虑习惯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
系统脱敏疗法的适应症是各种恐怖症和有焦虑表现的各种神经症、心身疾病等。
#18 生物反馈疗法
生物反馈疗法(Biofeedback therapy)又称生物回授疗法,或称植物神经学习法,是在行为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心理治疗方法。生物反馈疗法利用现代生理科学仪器,通过人体内生理或病理信息的自身反馈,使患者经过特殊训练后,进行有意识的“意念”控制和心理训练,通过内脏学习达到随意调节自身躯体机能,从而消除病理过程、恢复身心健康。实验证明,心理(情绪)反应和生理(内脏)活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心理社会因素通过意识影响情绪反应,使不受意识支配的内脏活动发生异常改变,导致疾病的发生。生物反馈疗法将正常属于无意识的生理活动置于意识控制之下,通过生物反馈训练建立新的行为模式,实现有意识地控制内脏活动和腺体的分泌。生物反馈疗法目前常用于神经症性障碍,如焦虑症、恐怖症等,以缓解紧张、焦虑、恐怖不安情绪,改善睡眠,调整自主神经功能。其对高血压、心律失常、紧张性头痛、慢性疼痛、痉挛性斜颈、成瘾及不良行为,也都有助益。
#19 内观疗法
内观疗法(NauKan Therapy)由日本学者吉本伊信于1953年提出。吉本认为:“要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有信心,可以去查查过去一天天度过的日子。”内观指“观内”、“了解自己”、“凝视内心中的自我”之意。借用佛学“观察自我内心”的方法,设置特定的程序进行“集中内省”,以达自我精神修养或者治疗精神障碍的目的。
#20 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Moritatherapy)由日本慈惠医科大学森田正马教授于1920年创立,是一种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心理治疗方法。他认为神经症发生的基础是神经质,其表现是精神内向、内省力很强、有疑病倾向,对自己心身的活动状态及异常都很敏感过分注意、担心自己的心身健康。生存欲强,求全欲也强。他们经常把人们司空见惯了的正常生理反应或轻度不适感视为病态,精神过度紧张、忧心忡忡久而久之,导致疾病,并于身心之间造成恶性循环。使病症愈演愈烈。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是森田疗法的基本治疗原则。消除思想矛盾,并对疑病素质的情感施加陶冶锻炼,使其摆脱疾病观念,针对精神交互作用这一症状发展的机制顺应注意、情感等心理状况来应用些措施,并按照患者的症状和体会,经常使之体验顺从自然。
#21 交互分析疗法
交互分析疗法主要观点有:人格由3种自我状态组成:“父母式自我”(P)“成人式自我”(A)、和“儿童式自我”(C)。其中P代表父母的价值观,是其内化的结果,偏向权威化;A是个人对外界环境的客观反应与评价,它既不情绪化,也不权威化;C是人格中的儿童欲望与冲动的表现,是其本能部分,偏向情绪化。这3种自我状态,构成了人格冲突与平衡的基础。心理咨询的目的,在于使来访者成为一个统合之人,使个人从P、C的交互模式中解脱出来,增强A的效能,而不再受他人的支配。由此,学会与人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并在交往中学会自我反省,这是“交互分析疗法”的核心任务之一。
#22 心理剧疗法
心理剧疗法(psychodrama therapy)这种心理治疗方法不是以谈话为主而是来访者重新表演生活事件中的相关内容,通过特殊情境下的自发表演,使参演主角患者的人格特征人际关系、心理冲突和情绪在表演过程中逐渐呈现在舞台上,在治疗师的间接干预和其他人的帮助下,使心理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或者重新上演他们生活中、梦中以及想象中想表达然而在现实中却没有表达的情景在演出过程中对这些事件增加新的认识和洞察力,实践新的、令人满意的行为方式
-
下一篇:暂无